(来源:北京商报)
最新一波赴港递表的4家机器人公司中,只有合肥优艾智合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艾智合”)处于亏损状态。9月26日,优艾智合向港交所递表,冲击“工业移动操作机器人第一股”,以2024年营收计,优艾智合拿下全球工业移动操作机器人市场头把交椅,2022—2024年公司营收从7789.6万元增至2.55亿元,三年经调整净亏损总计3.75亿元,2025年上半年该数据同比扩大96.1%。
9月下旬的机器人企业赴港潮中,天津望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望圆科技”)靠泳池清洁机器人实现持续盈利,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飞科技”)和FJD(丰疆智能)凭借农业无人机等扭亏为盈。专注工业场景的优艾智合,正陷入“技术领先者”与“商业变现者”的身份撕裂。
经调整净亏损扩大96.1%
2017年,优艾智合核心团队在西安交通大学组建,创始人是因学术合作相识的五人,次年公司开发的Fusion SLAM基础技术架构交付商用。2025年9月26日,这家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成为9月25日—28日赴港递表的4家机器人公司之一。
和其他3家一样,优艾智合营收保持增长,2022—2024年分别是7789.6万元、1.08亿元、2.55亿元,2025年上半年的1.27亿元营收较上年同期的9955.1万元增长27.6%。以最近这半年为准,优艾智合的营收是望圆科技的33.5%、极飞科技的17%、FJD的35.5%。
论资历,优艾智合和FJD同年创立,运营历史明显不及成立20年左右的望圆科技和极飞科技。优艾智合和FJD在2022—2024年也均未实现盈利,到了2025年上半年,FJD经调整净利润2193.4万元,同比扭亏,优艾智合经调整净亏损6457.2万元,同比扩大96.1%。
招股书中,优艾智合更多谈及的是净亏损数据,“我们于2022年、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的净亏损分别为2.35亿元、2.6亿元、2亿元及1.4亿元”。
不论是净亏损还是经调整净亏损,优艾智合都处于同比扩大状态。对此,优艾智合方面通过招股书解释:“主要由于公司处于爬坡阶段,在此期间我们集中精力进行产品创新、技术提升、扩大规模化生产,以及持续拓展客户群。未来我们可能会持续亏损。”
“盈利是商业模式闭环能力的直接验证,”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部分企业的亏损需置于‘战略性布局’框架下审视:工业移动机器人领域需前期重资产投入,‘短期亏损换长期市场份额’的逻辑具备合理性,但核心在于单位经济模型的优化进度。”
研发涨,销售及营销也涨
开支数据反映了优艾智合侧重规模的策略。
2025年上半年优艾智合研发开支从上年同期的2339.2万元涨到4264.2万元。优艾智合通过招股书表示,公司有144名研发雇员,将继续投资专有核心技术开发,在具身智能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如核心控制器、多模态感知技术、轮式与双足具身智能机器人、适用于具身智能机器人的软件进行投资。
2025年上半年,优艾智合销售及营销开支从上年同期的2688.3万元涨到3752万元,并预计这项开支未来的绝对金额将会增加。
“机器人行业具有技术密集、研发周期长、商业化落地难的特点。短期来看,盈利是企业生存与持续投入的基础,持续亏损可能引发市场对技术商业化能力的质疑。长期来看,需要区分‘战略性亏损’或‘经营性亏损’。”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在他看来,需要重点关注公司的复购率、毛利率、研发投入转化效率及客户结构稳定性。
招股书显示,按2024年营收计,优艾智合在工业移动操作机器人公司排名全球第一,公司的机器人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半导体、能源及化工产业,在中国半导体产业排名第一,在能源及化工产业排名第二,2024年客户复购率超过70%。
产品层面,优艾智合营收来自于工业物流解决方案和巡检运维解决方案,2025年上半年二者营收占比分别是61.3%和38.7%。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服务超过300名客户。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客户数量有何同比变化?北京商报记者就此问题邮件采访优艾智合相关人士,截至发稿,对方未予回应。
有关这300多名客户,优艾智合的介绍有限。根据招股书,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优艾智合分别服务58名、76名、99名及87名直销客户,在渠道销售方面,仅披露了渠道销售伙伴数量,但未公开通过这种模式服务的客户数量。
外界能获得的客户信息,更多是最大客户的营收贡献。2022—2024年,向最大客户的销售额占优艾智合营收的5.7%、10.5%、7.2%,2025年上半年增长到25%。
赎回负债16.47亿元
在机器人这个大范畴下,优艾智合看中的是工业场景,这也是不少同行的选择。
在与千寻智能副总裁孙荣毅交流时,他就提到:“千寻智能的商业化总体思路是先进入工业领域,再进入商用领域,最后拓展到家庭场景,主要采取大客户策略。”
工业领域、大客户策略,这和优艾智合的想法类似。具体到优艾智合强调的移动操作机器人赛道,这种机器人是指兼具操作和移动能力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全球移动操作机器人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在2024年达到92亿元,预计将进一步增长至2030年的1569亿元。
“虽然近期4家赴港的企业都将自己描述为机器人公司,但它们的产品、应用场景差异很大。”比达分析师李锦清提醒北京商报记者,“其实是不是机器人,或者什么形态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真需求,并在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中形成商业闭环。”
郭涛从财务分析的角度表示:“观察企业需遵循明确的决策优先级:首要通过毛利率判断企业在价值链中的地位,其次以现金流验证需求刚性,最终通过研发投入产出比评估技术优势,尤其要警惕实验室数据与实际现场落地脱节的‘技术空转’现象。”
按照观察人士提出的几组数据,优艾智合毛利率在2022—2024年分别是11.2%、26.1%、35.2%,2025年上半年增长到38.1%。现金流方面,2022—2024年,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是8331.5万元、7583.2万元、1.31亿元,2025年上半年是1.7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2—2024年三年间,优艾智合赎回负债从10亿元增长到14.56亿元,2025年上半年又增长到16.47亿元。“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新增股权融资。”优艾智合方面解释。
北京商报记者 魏蔚
老虎配资-老虎配资官网-配资平台-股票配资网大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