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国民经略 (ID:guominjinglve),作者:凯风,原文标题:《第三个 10 万亿大省,要来了》,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
又有两个 10 万亿大省要来了。
近日,浙江举办主题新闻发布会透露,过去 5 年,浙江 GDP 连跨三个万亿级台阶,2025 年有望达到 9.5 万亿。
此前,山东有关方面表示,预计十四五末(2025 年),GDP 总量将突破 10 万亿大关。
这意味着,今明两年,山东、浙江将先后跻身" 10 万亿俱乐部",成为我国第三个、第四个 10 万亿大省。
去年,山东、浙江 GDP 总量分别达到 9.86 万亿、9.01 万亿,离 10 万亿只有一步之遥。
作为"老大哥",广东、江苏分别于 2019 年、2020 年站上 10 万亿,第一大省广东正朝着 15 万亿迈进。
放眼全球,GDP 超过 10 万亿(约 1.4 万亿美元)的国家只有 17 个,人口破亿的共有 16 个。
GDP 破 10 万亿,意味着山东、浙江经济体量,已与印尼、土耳其相当,超过荷兰、沙特。
不过,山东浙江之后,下一个 10 万亿大省还相对遥远。
作为经济第五大省,四川与河南你追我赶。
两省刚破 6 万亿,按照正常增速,至少还需要 5~10 年时间。
二、山东,北方第一大省的含金量几何?
说起山东,最为人熟悉的有两个标签:一个是"好客山东",一个是北方第一大省。
旅游丰富自不用说,而作为北方第一大省,在 2035 规划中,山东被赋予"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的超高定位。
要想成为"战略支点",经济实力必然要强,产业不能弱,更要有区域带动力。
经济大省,无一不是工业大省,山东又最为特殊:唯一拥有全部 41 个工业大类的省份。
正因为工业门类齐全,山东堪称大国工业的"全谱系"代表:
从挖一吨煤、炼一炉钢、造一台发动机、组一辆整车再到造一列动车组,几乎无所不包。
不只是规模庞大,山东的制造业也相当能"打"。
目前,山东坐拥 6 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3 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与粤苏位于同一梯队。
山东共有 235 家单项冠军企业,位居全国第一;"小巨人"企业数量达到 1138 家,仅次于江苏、广东。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产业集群还是科技企业,都未集中于省会,而是分布于各大地市,烟台、潍坊、淄博均榜上有名。
这就凸显山东的另一个特征:相对均衡。
济南的省会首位度排在全国倒数第二,仅高于南京,各地市均有所长。
山东共有 16 个地市,12 个跻身百强市,总量超过广东,其中青岛、济南、烟台 3 城破万亿。
不过,与广东江苏相比,山东一直受制于"两个 70% ":传统产业占 70%,重化工业又占了 70%。
可以看到,山东的万亿级产业,除了软件、智能家电外,其他都属于传统领域,包括化工、钢铁、机械等。
为此,早在 2018 年,山东就担起"新旧动能转换"的探索重任。
多年下来,山东产业转型取得初步成效,高端装备、机器人、算力、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逐步崛起。
迈过经济转型期,山东还能站上新的台阶。
三、浙江,靠什么站上 10 万亿?
说起浙江,许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富",民营经济发达,拿下了全国唯一的共同富裕试验区。
说起企业,最耳熟能详的当属阿里巴巴、吉利汽车,以及今年爆火的"六小龙"。
说起产业,浙江数字经济一枝独秀,但"大工业"的存在感,似乎不及粤苏鲁。
浙江共有 5 大万亿级产业集群,现代纺织与服装、绿色石化、高端软件、智能物联、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传统产业仍占半壁江山。
这与浙江的产业结构有关,如果山东以"重"著称,浙江就是"轻"的代表。
这些轻工业,依托于"块状经济"而存在,一个县乃至一个镇就是一个产业集群。
如义乌小商品、永康五金、黄岩模具、嵊州领带、诸暨袜业、柳市打火机等。
正是块状经济的存在,让浙江发展相对均衡,但产业结构过轻,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经济体量。
为此,浙江喊出"工业强省"口号,重回"硬核"路线,提出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生产基地。
这几年,原本汽车不算发达的浙江,借助新能源"换道超车",打造新的万亿级产业集群。
在新一轮人工智能革命中,数字经济的先发优势,为浙江在大模型、机器人领域领跑奠定基础。
当然,在源头创新、产业创新方面,在大国重器、核心科技方面,浙江与北京、上海、广东还有一定差距。
但数字经济、民营经济双轮驱动,区域发展均衡,人工智能抢先卡位,浙江不乏更进一步的可能。
老虎配资-老虎配资官网-配资平台-股票配资网大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