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9日晚,十五运会开幕式结束不久,组委会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下称“广东奥体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开幕式专题会,介绍开幕式总体情况和特色亮点。
当晚,流光溢彩的开幕式场馆惊艳观众,场馆顶部飘带宛若星河,红、紫、绿三色座椅巧妙布局。
南方+ 仇敏业 摄
据十五运会开幕式现场指挥部副指挥长彭高峰介绍,曾见证九运会、亚运会辉煌的广东奥体中心,和广州赛区其他30个比赛场馆一样,都是由老场馆改造而来。
开幕式首次采用“市电与储能”主供的高可靠性保供电新模式,种种细微处彰显出广州这座千年商都“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的城市品格。
据悉,本届全运会开幕式总时长75分钟,其中体育仪式部分时长54分钟;展演部分以“圆梦未来”为主题,将家国情怀、湾区魅力、体育与科技等主题浓缩成21分钟表演。
开幕式在时长和人数上做了减法,在体育与文化上做了加法,生动呈现了十五运会科技创新与绿色低碳的理念。

舞台之水天上来
以“同心圆”串联粤港澳三地
开幕式上,环形舞台让许多观众眼前一亮,舞台周边一片广阔的水面更添美轮美奂之感。
舞台为何以“同心圆”为核心视觉符号?十五运会开幕式总导演郎昆介绍,环形设计既象征三地地理相连,也寓意文化同源、使命共担,传递“同心共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据悉,以“同心圆”为核心,开幕式通过“同根同源”“同心同缘”“同梦同圆”三大篇章,讲述粤港澳大湾区走向未来发展的壮阔历程。
舞台上的水又从何而来?十五运会开幕式总制作人王锐祥说:“舞台上薄薄的一层水,是天上送过来的。”
据透露,开幕式彩排期间广东常下雨,导演团队因地制宜,结合简约办赛的理念,将雨水留下变成舞台道具,最终在体育场内“造出一片海”。
南方+ 仇敏业 摄
郎昆进一步介绍,开幕式还运用前沿的“虚实结合”技术,让珠江、维多利亚港、伶仃洋的水波在场地中交汇奔流,营造“天上人间皆入画,清辉洒落韵无边”的美好景象,“这不仅是地理水系的相连,更是三地同源共流的文化血脉与手足亲情的象征。”
与“同心圆”舞台遥相呼应,粤港澳三地共同协作当好东道主,从导演团队、演职人员、现场观演人员再到包括粤港澳三地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处处可见三地精诚合作、心手相连的动人场景。
据介绍,开幕式演员从粤港澳大湾区8个院团协会、11所高校、1所少儿机构选拔;火炬传递由粤港澳三地15名优秀运动员和体育工作者分7棒完成,最终由粤港澳三地优秀运动员共同点燃圣火。

全运之火海底采
以科技之火诠释绿色办赛
历届综合性大赛的开幕式,点火仪式都备受关注。当晚,当来自粤港澳三地的点火火炬手苏炳添、张家朗、李祎用手中的火炬“绽放”点燃主火炬塔,火焰沿主火炬塔圆环装置亮起,圆环装置垂直上升至预定位置,三根支撑柱旋转形成三足支撑,组合成主火炬“天海之冠”。
南方+ 张令 摄
这个名为“天海之冠”的主火炬装置,象征着粤港澳三地同心协力。
彭高峰介绍,火炬塔由圆环支柱和机械旋转底盘三部分组成,其中三根支撑柱蕴含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天地人”的哲学思想,通过动态旋转形成由开到合,三足鼎立托举火炬环的壮景,寓意着粤港澳三地同心协力、共筑中华梦的美好愿景。
圆环装置象征着“同心共圆 中华梦圆”的时代愿景。
彭高峰还介绍,火炬塔是由艺术家首先构思,再加上建筑师、工程师和工匠联合组成的团队,花费半年多时间,从车间、小样,再走向现场,反复实验、安装、打磨完成,“是一个由艺术到科技再到艺术的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在十五运会主火炬塔熊熊燃烧的,并不是真实的火焰,而是“电光水雾”的科技之火。
发布会上,彭高峰说“熊熊火焰”是通过火环上高速喷出的水雾和光电科技效果共同组合的壮观景象。
秉承绿色全运的理念,火炬塔里没有任何燃气,使用的是通过先进光伏发电系统产生的绿电,加上雾森系统等精准调控,火焰的亮度、照度与摇曳形态都由光影精准描摹,呈现出既逼真又梦幻的震撼视觉效果。
采写:南方+记者 赵媛媛 许仪
老虎配资-老虎配资官网-配资平台-股票配资网大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